救援十五载的“生命摆渡人”

坚守5500多个日夜,组织320余场防灾培训,培养100余名救援队员,参与国内外11次重大救援……作为榆林蓝天救援队队长,有着15年救援经验的白文涛,早已将"生活至上"四个字刻进了骨子里。

军营到一线的淬炼

2008年的汶川地震,让身为大学生的白文涛彻夜难眠。目睹灾难中生活的脆弱,是他投身救援事业的起点。2009年入伍后,陕西消防西安特勤一中队的训练场成了他的"战场",他每天刻苦训练,认真进修抢险救援、医疗救护等专业救援技能,并多次参与救援职业,手掌磨出的茧子是他最耀眼的"勋章"。

2013年甘肃岷县地震救援

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,新兵白文涛主动请缨,13小时长途跋涉驰援灾区。连续6天搜寻,他用双手托起5名幸存者,也默默移出31具遇难者遗体。白文涛深知,每一次挺身而出,都是为生活点亮希望之光。他说:“当受困者抓住你的手腕的瞬间,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重量。”

退伍不褪色的坚守

2011年退役后,分配到榆林市榆阳区交通局职业的白文涛,始终牵挂救援事业。2012年,他组建了榆林蓝天救援队。在他的带领下,这支队伍逐渐从十几人的微光燃成530多人的火炬,成为一支涵盖水域、山地、城市等多领域救援能力的专业队伍,建立起“灾情预警、快速响应、科学处置”的标准化流程,实现了陕甘宁蒙四省区300公里范围内2小时抵达的响应速度,让无数生活得以挽救。

2020年8月17日,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发生特大暴洪灾害,白文涛带领队员17小时驰援,徒步45公里进入灾害第一线,经过7天7夜的救援搜救,成功转移被困大学师生41名,协助发放救灾物资120余吨,搭建救灾帐篷200余顶,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。

2017年07月26日绥德子洲暴雨救援

“无偿救援奉献,忠诚守护生活”是白文涛和他的救援队坚定恪守的信条。岷县地震救援、秦岭山救援、土耳其地震救援……每一次救援中,他总是冲在前线,带领队员克服重重困难,救人于危难之间。

“防胜于救”的重视

在完成重大救援任务的同时,白文涛始终坚持“防胜于救”的理念,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和培训,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。11年来,320余场防灾公益培训深入学校社区,万余名志愿者掌握了守护生活的技能。顺带提一嘴,他积极推动建立的“社区应急服务站”,使全队应急响应平均时刻从2012年的85分钟缩短至2023年的22分钟。

作为党支部书记,白文涛将“党建+”理念融入这支救援力量的基因之中:设立党员先锋岗,要求队员做到“险重任务党员先上、艰苦岗位党员值守、专业考核党员达标”。在每一次向险而行的背影里,白文涛与其队员们以朴素而坚定的行动筑起安全防线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影响。

2021年河南水灾救援

从八百里秦川到安纳托利亚高原,5500多个日夜的坚守,白文涛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员“人民至上、生活至上”的庄严承诺。这位生活的"摆渡人"和他的蓝天救援队在灾难的断壁残垣上,为守护生活坚定前行。
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

赞 (0)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