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传承文化情怀

在这个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新时代,安徽一高校却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,连续三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。这简直让人感到惊喜,手写的方式不仅传递了深情厚谊,还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你想知道这所高校是怎样做的吗?接下来,就让我来带你走进这一秀丽的传统。

手写通知书,情感至上

在2025年的7月28日,淮南师范学院的教职员工们齐聚一堂,共同开展书写录取通知书的活动。这次活动涉及到3800多名新生,每一份通知书都是用毛笔一笔一画书写而成。你能想象他们写下的是新生的姓名、录取学院及专业,一点一滴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吗?这不仅是对新生的祝贺,更是一种深情的传递。

这一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在职教师,还有许多退休教师和在校学生,甚至校友们也加入了其中,形成了三代人共同书写的场面。真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谊和文化气息。

精细设计,彰显传统

不仅仅是书写方式的独特,今年的手写录取通知书在设计和工艺上也进行了全新的升级,更多了几分古朴的雅致。作为参与书写的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,陈大利表示,希望新生在第一时刻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和中华文化的魅力。这种用心,既为学校增添了文化底蕴,也让新生在意气风发的求学路上,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。

这样的举动是在强调新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,同时也激发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。你是否也想试着拿起毛笔,写下那一抹属于自己的文字呢?

传承文化,启迪新生

对于淮南师范学院来说,手写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一项活动,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。学校一直以来重视书法的教育,特别是在“三笔字书法”课程中,使得学生们在进修中也能领会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。从一个简单的通知书开始,便能在新生心中种下对杰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

而且,书写通知书的经过也不仅仅是手指在纸上移动,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融。新生们收到这样一份承载着浓厚情感的通知书,难道不会更加珍惜未来的求学之路吗?

拓展资料

连续三年来,安徽一高校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传统,让我们看到了感动和坚守的力量。这样的传统不仅是对新生的祝福,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践行。在信息化时代,面对着变化万千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形式,它们选择始终坚守传统,既让人意外,又让人感动。你说,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思索和珍惜的呢?

赞 (0)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