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扫码可自由调温?12306回应误读真相解析

高铁扫码可自在调温?12306回应误读真相解析

高铁扫码调温事件的起因

最近,有关“高铁扫码可自在调温”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乘客的关注和热议。有媒体报道称,旅客可通过手机扫描座位上的二维码,自在调节空调的温度,这一新服务似乎让人期待。然而,随着报道的扩散,12306的官方回应揭开了真相,原来这一个误读!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12306的回复:扫码只是反馈诉求

根据12306的解释,旅客在高铁上扫描二维码后,实际上并不是直接操控空调的温度,而是为了反馈自己对温度的需求。旅客扫码后,会被引导至铁路12306小程序,填写自己对空调温度的不适感受,列车的职业人员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调整。这样的机制听起来似乎是为了进步服务质量,但为啥引起大家的误解呢?

诚实的空调情况是什么?

为了更好地领会这个难题,我们可以参考一位在高铁上职业多年的列车长的说法。他提到,空调体系的设定温度普遍在26℃到28℃之间。假如车厢内的温度超出了这个范围,职业人员会第一时刻进行调整。而对于个别旅客可能感觉寒冷或炎热的情况,乘务员会采用其他特点化的处理方式,比如送上毛毯等,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体现了高铁服务的人性化。

高铁扫码的其他功能

值得一提的是,铁路畅行二维码的功能远不止于空调温度的反馈。旅客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补票、升席、餐食预订、遗失物品查询等操作,这些功能为乘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虽说不能随意调节空调温度,但这并不影响高铁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性。

划重点:高铁服务需沟通与领会

往实在了说,“高铁扫码可自在调温”的说法引发了一些误解,实际上,旅行体验的提升需要我们与职业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。旅客的意见反馈也能帮助进步服务质量。因此,乘坐高铁时,如果感觉温度不适,不妨通过扫码反馈来帮助职业人员及时作出调整。你觉得这样的服务方式怎么样?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性化的改进!

赞 (0)

版权声明